森德網站設計 亞電控股股份有限公司|讓我們的環境更加美好 | 最新消息

最新消息

【轉】我見我思-2050淨零排放 台灣的路線圖(上)

工商時報 洪奇昌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

 

實現2050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是國際環境治理責任議題、國際貿易議題,更是台灣能源安全議題。2050距今看似遙遠,但世界主要經濟體已開始因應。截至2021年,英國、瑞典、法國、丹麥、匈牙利、紐西蘭等6國已完成淨零排放立法;歐盟、南韓正進行立法程序;而美、日、德、中等國則已做政策宣示,但尚未立法。

 

對台灣而言,基於當前能源供需結構、技術條件和地理環境,淨零排放之路不論是從:一、能源需求端的調適;二、能源供給端的綠能技術發展與建置;三、能源市場自由化等三層面來看、台灣都需要儘早啟動有效的策略,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、達成能源轉型目標期程,並實踐2025非核家園的神聖目標。

 

一、從能源消費端而言,基於不同產業部門有其不同技術、能源耗損改善的不同難易度,政府政策宜彈性運用獎補助政策及差異化管制,促進不同產業之能源使用效能,以降低初級消費和最終消費的碳排。

 

從2020年台灣能源總消費量8,540萬公秉油當量觀之,能源部門(自用)的初級消費占8.27%,最終消費占91.73%。最終消費當中,有63.12%屬於能源消費(包括工業部門31.47%、運輸部門15.82%、住宅部門8.11%、服務業部門6.8%、農業部門0.92%),另有28.61%屬於非能源消費。

 

從能源消費的溫室氣體排放貢獻度觀之, 2019年工業占51.4%、能源(自用)占13.2%、運輸占12.9%、住宅占9.9%、商業占9.5%。而二氧化碳又是台灣所排放溫室氣體中的最大宗,約占溫室氣體95.28%。換言之,減碳是台灣溫室氣體減排的首要項目,而改善工業、能源生產、運輸、住宅等部門的能耗效能,則是獲得減碳效果的重要關鍵。

 

在能源初級消費上,串連產官學與國際技術交流,發展新能源管理技術與新潔淨技術,讓占比8.27%的自用能源部門的能耗獲得改善。在能源最終消費端、就工業部門言,石化業、鋼鐵等金屬業不僅是高耗能也是高碳排產業。政府可透過輔導業者汰換石化燃料鍋爐並訂定落日時程、採用新燃料技術(例如含氫或電爐)的鍋爐或新製程、規範並輔導業者附加碳捕捉及儲存設備(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, CCS),均有助於降低工業部門能耗、降低碳排。

 

就運輸部門言,政府正積極獎勵協助發展零碳排車輛(如電動車或自行車),以及低碳燃料的航空、船舶,即可讓能耗改善、達成減碳成效。就住宅部門言,採用更高的建築節能標準、規範新建與補助舊建築的綠能設備比例。更重要的是,加速智慧電表的補助裝設,因為這是建置智慧電網的重要基礎工程。在未來自由化的電力市場裡,它能使電力供給業者掌握用電數據,並能迅速、彈性地調配供電方式,提高電網調度效能與能源使用效率。如此,住宅能耗與碳排均可明顯改善。

 

上述能源消費端各個部門的能耗改善,涉及政府對於這些部門提出明確的能源轉型政策方向與補助誘因,企業方可釐清甚至降低經營風險,從而有利於企業從事規劃或調適新生產製程與技術的時程。

 

另方面,台灣產業除了要因應國內2050淨零排放目標外,也必須因應各國的淨零排放規範,或者國際品牌廠的綠色供應鏈風潮。例如歐盟將在2026年正式實施「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」對銷歐產品徵收碳關稅。碳關稅直接影響到各國銷歐產品的價格競爭力,2026年起歐盟首先將對電力、水泥、化學肥料、鋼鐵、鋁等五大產業產品的直接碳排徵收碳關稅外,後續也將對產品製程中的間接碳排,如外購電力、委外業務範疇等徵稅;換言之,企業就算不以終端產品銷往歐洲等碳關稅實施國,也會被品牌大廠以降低間接碳排為由,要求供應鏈廠商配合減碳責任。為此、國內工商企業界多次表達為配合國際趨勢與政府政策,殷切期待政府盡速就國內碳足跡盤查、申報與查核機制、碳交易平台等配套措施提出產業可依循的方案,並全力輔導產業調適朝低碳生產轉型。

 

新聞出處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220209001257-260209?chdtv